悬疑剧已过万重山

发布时间:2025-04-04 04:07:52阅读次数:892次
本文导读:要论国产悬疑剧中最极致的反派,《无证之罪》中反向点烟的李丰田一定高票当选。面对欠钱不还的黑律师,他径直摸索对方肋下,道出一句“你这俩大腰子,一边二十万咋样”;碰上挑衅的社会黄毛,他抄起烟灰缸边砸边笑,


要论国产悬疑剧中最极致的反派,《无证之罪》中反向点烟的李丰田一定高票当选。

面对欠钱不还的黑律师,他径直摸索对方肋下,道出一句“你这俩大腰子,一边二十万咋样”;碰上挑衅的社会黄毛,他抄起烟灰缸边砸边笑,再气定神闲地扯过锦旗擦手;即便遭遇围堵,也能临危不乱地上演反杀,顺带满口是血地吐出一只耳朵。

在这个山羊胡、大小眼、破棉袄、刀条脸的火葬场临时工身上,国产网剧初期的大尺度肉眼可见。以《无证之罪》为例,不仅内含大量俚语脏话的原生态台词,而且刻画了混迹三教九流的灰色人物。


《无证之罪》里李丰田的反向点烟名场面

剧中除了穿貂挎包戴金链子的社会人张嘴就“带把儿”;律所众生也视法律如无物,赌球、搞破鞋、借高利贷倒样样精通;最具颠覆性的还是主角严良,是警局内部的“神探”,混混口中的“阎王”,一身混不吝的痞气,搁在90年代的国产剧里,禁闭能一直关到退休。

这部由韩三平监制、秦昊主演的悬疑剧上线于2017年,虽然不如同为紫金陈“悬疑三部曲”的另外两部爆火,却在豆瓣近35万人的打分下收获8.0的高分。事实上,《无证之罪》体现的锐意突破并非个例,国产悬疑剧作为近年国内网剧的标杆类型,以精良的制作、雄厚的班底、深刻的表达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。

随着爱奇艺“迷雾剧场”、腾讯视频“X剧场”与优酷“白夜剧场”三大悬疑厂牌的相继闪耀,以及《白夜追凶》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漫长的季节》等爆款项目的持续验证,国产悬疑剧已然成为“国产良心剧”的代名词。


豆瓣9.4分神剧《漫长的季节》剧照

然而,悬疑类型取得凌厉开端之后,发展却磕磕绊绊。先是基调尺度不断降维,而后又P掉了角色手里的烟头,最后连逻辑推理都只是差强人意。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部分内容未达预期,在如今优酷《沙尘暴》、腾讯视频《棋士》以及年初爱奇艺《漂白》众人拾柴、重启热度之前,立足不久的悬疑赛道也曾备受压力。

是创作人才跟不上,是用户阈值被拉高,是评判标准太混乱,还是内容尺度的“每出圈一次,紧箍收紧一轮”?作为视频网站“金字招牌”的悬疑剧,似乎也遭遇了那句脍炙人口的“万物皆周期”,而从繁荣到受阻再到通畅的破局链路,其实早已是国产悬疑剧的不宣之秘。

01. 开拓

把国产悬疑剧放在长期维度观察,每一轮的升降其实都有节点可循。

第一个节点是2004年4月,广电总局下发《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》,规定含有暴力、凶杀、恐怖、色情、黑道等元素的涉案剧撤出黄金档,改在晚间11点后播出。

虽然刑侦与悬疑在类型上不尽等同,但都在涉案环节高度重合,这不仅是对名噪一时的海岩剧的当头棒喝,也令前来买瓜的刘华强与以色事人的“红蜘蛛”偃旗息鼓。

通知下发当月,仅央视在内的12家电视台就有22部涉案剧转入午夜场,涉案剧收购价格也从每集3-4万元降到1万元[1]。一众原本依靠涉案剧维持收视率的上星卫视,只得反复播放《还珠格格》《少年天子》等古装老番。


2004年之前的涉案犯罪悬疑题材

第二个节点是在2017年左右,背景是视频网站自制内容的精品化。

优酷的《白夜追凶》与爱奇艺的《无证之罪》在这一年相继上线,更早期的《暗黑者》《心理罪》《法医秦明》等一系列主打本格推理的悬疑剧,也在视频网站源源不断地进行用户积累。由于这些内容都属网剧范畴,恰好绕过了前述针对卫视的涉案剧《通知》。

第三个节点是2019年3月,广电总局颁布调控新规,对武侠、玄幻、历史、神话、穿越、传记、宫斗为代表的古装剧进行排播限制:卫视端的古装剧,不得高于当年总排播剧集的15%;网络端的古装剧,截止到当年6月均暂缓播出。

这一被网友称为“限古令”的规定,直接导致行业资源重新向现代戏倾斜,十五年前被挪动的钟摆,加速向现代戏里最具看点的涉案题材回落。

第四个节点是2020年6月,爱奇艺推出“迷雾剧场”,当季即诞生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两部数据、口碑俱佳的现象级爆款,引发行业井喷之势。

第五个节点是2022年6月,广电总局对网络剧片颁发发行许可证,即坊间所称的“网络龙标”,这可视为2019年2月重点网剧备案制的升级版。


悬疑剧《雪迷宫》“网标编号”示例

此前的重点网剧备案制,即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网剧,在制作与发行阶段均须片方两次备案,取得“上线备案号”才可排播。而2022年颁发的网络龙标,则标志着网剧的准入已经迈过了平台自审、片方备案的阶段,而和传统的卫视上星剧一视同仁[2]。

综上所述,国产悬疑剧的背后始终有一双无形大手。这一类型在近年复兴的外因,一是找到了精品剧集由台转网的夹缝,二是抓住了网剧审核趋紧的时间差。而它之所以能在“限古令”后接住资本红利,乃至撑起“国剧精品”的大旗,则与创作规律上的三点内因密切相关。

一是题材。

“限古令”留下的市场缺口,终归要留给有准备的类型。一剧之本,在于剧本。相对于古偶、仙侠剧作层面的短板,悬疑剧不是取材自推理小说,就是改编自真实案件,既有剧情逻辑的基本保障,又坐拥影视化改编的成熟路径,称得上根深蒂固、省力省心。

所谓古装剧看马伯庸,悬疑剧看紫金陈。紫金陈的“悬疑三部曲”——《无证之罪》《坏小孩》《长夜难明》在影视化后接连成功,IP效应显著。不过随着他的旧作被改编完毕,“离了紫金陈国产悬疑就不转了”的暴论也不胫而走。好在“大A定律”对当事人长期有效:只要套得足够深,就迟早会产出新作。


被改编成日本电影的《隐秘的角落》,实现了文化输出

二是内核。

悬疑剧的外壳虽为刑侦探案,但内核可向社会纵深无限延展,一旦立意与完成得当,极易形成口碑佳作。

如《无证之罪》的表意,是个体通过正当渠道维护权益的艰难;《沉默的真相》不仅描画了生态之恶,更强调了逃避责任者仍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;《漫长的季节》的谜案背后,则事关转轨年代小人物的生存挣扎与理想毁灭,既有小家庭的分崩离析,又有乌托邦的难以为继。

而以上这些主题的呈现并非平铺直叙,而是与剧作既定的悬疑结构紧密贴合,最终呈现出1+1>2的效果

三是技术。

网剧进阶的另一个关键,就是电影感的视听语言和拍摄手法。


《漫长的季节》光影运用:大爷的影子盖住了沈墨的影子

传统电视剧场景基本固定,情节相对松散,大量对话成为观众获取信息的关键。导演吕行在拍摄《无证之罪》时,就专门强调要让观众“看明白”,而不是“听明白”,其做法即是减少台词量,多用镜头传递信息[3]。如杀手李丰田黑暗中的登场,只是凭借特殊的点烟设计与考究的光影构图,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。

为了推动由听到看的技术升级,令剧中的转场调度更具观赏性,平台起用了一批镜头语言娴熟的中国台湾导演。如《沉默的真相》的导演是来自宝岛的陈奕甫,《唐人街探案》的导演是金马系走出的马来华裔柯汶利,《摩天大楼》的导演则是拍过多部卖座电影的陈正道。

与此同时,以辛爽、吕行、王伟为代表的本土导演也成长迅速,这批新锐创作者具备阅片量的优势,常借鉴电影桥段增强画面感。如《隐秘的角落》中朱朝阳幻想的血墙,神似获得第56届金马最佳视效与美术奖项的恐怖片;《漫长的季节》中傅卫军被踩碎助听器的一幕,则致敬了韩国导演李沧东的名作《薄荷糖》。


《隐秘的角落》中朱朝阳主观视角的一片血红

正是由于悬疑剧的画面愈发升级,倒显得大银幕上不思进取。短短几年间,国内的网剧、网大、游戏、广告,什么都有了点电影质感,唯独一些电影没有电影质感。

02. 瓶颈

如同《潜伏》里有“玉座金佛”与“斯蒂庞克”两大原理,国产剧的一切类型也都长期受两大规律影响,即“树大招风”与“虽迟但到”。

所谓《潜伏》之后,市面上找不到黑话连篇的职场教材与谍战寓言;《人民的名义》之后,反腐剧的台词与内核也遭遇一波窗口指导;《狂飙》之后,国产剧也不便再出现比正面人物更能引发共情的高启强。

悬疑剧处处涉案,自然在此节概莫能外。

有着国产悬疑第一厂牌之称的“迷雾剧场”便是行业的缩影,自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式的“大成”之后,热度上虽有《谁是凶手》《三大队》式的“小成”,口碑上虽有《平原上的摩西》《尘封十三载》式的“遗珠”,但在整体上看,随着豆瓣评分系统的日益混沌,质量、流量与口碑这三者愈发难以兼顾。


“迷雾剧场”后续的遗珠之作

换句话说,国产悬疑剧遇到的瓶颈,并非是真的没有好内容,而是叙事口径、表达尺度、评价体系共同构成的外部环境,令其承压严重。当然从内因上看,这一类型也的确集中暴露了一些问题,如不引起重视,对于刚刚积攒的口碑无疑会造成损耗。

第一个暴露的问题,是剧本质量下滑。

具体表现为情节松散、节奏拖沓、逻辑漏洞多、信息密度差。有的设定经不起推敲,被网友称为“开局高能、中段崩盘、结局烂尾”;有的全剧播到一半才切入高潮,缺乏强烈的矛盾冲突,铺陈上显得寡淡冗长;还有的为了营造烧脑感,刻意增加反转套路,令无关紧要的支线过载,严重影响了整体节奏。

优秀的悬疑剧需要强逻辑、节奏感与冲击力,重点不在于高举高打、大开大合,而在于冲突迭起、抓人心魄。

第二个暴露的问题,是悬疑效果不足。

这里分设定与执行层面。

设定即是“悬疑元素不够,时代背景来凑”,案件动辄十年二十年起步,时间线索的交叉剪辑虽多,社会生态的还原建构却不足,既忽视本格派推理的惊险情节,又缺乏社会派推理的人文关怀,显得两头不占。尤其在“一剧一案”的模式下,更显得同质化严重[4]。

执行层面的弊端则是形式大于内容,从剧情到拍摄手法都在故弄玄虚。一些剧集充斥着不知所云的空镜头和须用倍速观看的长镜头,靠生硬的情节闪回与颠簸的镜头抖动制造悬念——知道的是在拍悬疑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玩催眠,隐隐绰绰的抽帧效果,只能给观众制造生理上的晕眩感。

第三个暴露的问题,是人物塑造单薄。

新一代的观众渴望在故事里看到“活人”,而不是扁平的“工具人”,但部分悬疑剧却在角色塑造上固步自封,人物普遍缺乏行为动机与情感深度。类似在人贩子窝里长大的不良少年,却因为坏事都由同伴承担,所以能够出淤泥而不染。这种看似取巧的设定,实际是对人性的复杂幽暗浅尝辄止。

综上所述,对于优秀的悬疑剧来说,本格推理是基础,社会推理是增益。换句话说,只有见招拆招的精巧,没有现实批判的深度,仍不失为一部合格的悬疑剧。但如今一些剧集却犯了重心倒置的错误,使得至关重要的悬疑效果大打折扣。

当然,国产悬疑剧历经了开局的高光,却突然在随后陷入低谷,这里既是因为部分创作者对类型的理解不到位,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题材尺度的条框。从产品角度理解悬疑类型在国内的市场定位,更有利于认知行业为何会在上一阶段集体驶入弯路。

首先看剧作成本。

在欧美日韩,悬疑类型有大有小,选题空间也比较丰富,例如《信号》《无人生还》《非自然死亡》《神探夏洛克》,看点都不在于制片规模的高举高打。但在国内,由于不存在私家侦探,凡是涉警就需要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参与,光送审成本就要几百万,网大、短剧根本犯不着,所以悬疑在国内都属大制作[5]。

其次看审核标准。

无论是反腐剧还是悬疑剧,标准收紧都容易导致烂尾,在“树大招风”定律与“虽迟但到”定律的介入下,后续项目不能过于血腥暴力,不能过于反映人性阴暗,主角不能耍阴招,反派不能展现亲和力。以上虽然不能全然作为“编剧能力不足”的豁免,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悬疑剧的情节走向与人物塑造。

基于以上两点,悬疑剧想要拍得好看,就离不开以下配置。

第一点是提升硬件,即利用摄影、服装、化妆、道具、美术等一切技术环节,将氛围感烘托到位,营造一种故事还没展开、悬念已然丛生的效果。

例如《无证之罪》中跟拍视角的手持摄影,大幅增加临场感;例如《淘金》深入云南雨林实景拍摄,光影渲染与色彩运用都属上乘;例如《白夜追凶》主角登场的7分钟长镜头,由15米的电子伸缩炮和20米的轨道拍摄完成,节奏紧凑、悬念拉满的同时,还清晰交代了庞大的抛尸现场和复杂的人物关系[6]。


《隐秘的角落》中秦昊饰演的张东升

第二点是保证软件,即动用实力派的大牌演员来演,从演技上征服观众。

近年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,电影演员转战网剧已成业界一大趋势,如秦昊、廖凡、郝蕾、段奕宏等国际级别的影帝影后,都在长视频赛道贡献了精彩演出。即便一些悬疑剧的剧情经不起推敲,但演员表演都能令人信服。换句话说,汇聚了老中青三代戏骨的国产悬疑剧,在卡司方面一直都是长板。

而当我们全面总结了国产悬疑剧的难点与卖点,就不难发现以上配置的共同点,就是“经费在燃烧”,就是制作成本的居高不下,就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风险。

基于这种压力与考量,创作者的重复与保守也就不难预见。

03. 思变

就在《无证之罪》播出的2017年,市面上还涌现了一部一时瑜亮的话题之作,那就是首部被Netflix购买海外发行权的国产剧:《白夜追凶》。

《白夜追凶》的出圈并非偶然,而是与前文的总结不谋而合:一在尺度,聚焦黑警问题,矛头向内指;二在结构,主案副案层层叠加,环环相扣;三在技术,高级的镜头语言贯穿全剧;四在表演,潘粤明分饰的甚至不是两人,而是四人——白天的哥哥、黑夜的弟弟、白天假扮哥哥的弟弟、黑夜假扮弟弟的哥哥。


《白夜追凶》与续作《白夜破晓》

也正是由于该剧在业内的标杆性质,出品方优酷去年4月便将全新升级的悬疑厂牌以“白夜剧场”命名。

“白夜”寓意“长夜必尽,真相大白”。该剧场在类型化的镜头语言之上,探讨更深刻的社会议题,展现更深邃的人性关照,由此拓展国产悬疑剧的创作边界。在2024年的已播项目中,该剧场集中涌现了《新生》《边水往事》《雪迷宫》等多部流量与口碑俱佳的精品。

根据《2024年三大平台悬疑剧场豆瓣评分》显示,优酷白夜剧场是三家平台中数量上新最多、质量最稳定的厂牌,多部作品获得了市场好评、行业表彰与海外传播,近一年来的成绩可谓显赫。白夜剧场的突飞猛进,也令国产悬疑剧形成良性竞争的鼎足之势。

爱奇艺“迷雾剧场”高开之后便难以逾越,一以贯之的品质即是护城河,只是愈发混乱的评价系统很难佐证这一点;腾讯视频“X剧场”的风格则是“等得起”,充分体现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,押注的是好口碑的长尾效应;而优酷“白夜剧场”主打“强叙事+风格化+好班底+现实议题”之后,可谓奋起直追,渐入佳境。

这里我们选取姚晓峰导演的《微暗之火》、申奥导演的《新生》与曹保平监制、算导演的《边水往事》三部有代表性的案例,来谈谈白夜剧场做对了什么。

《微暗之火》从一桩女性杀夫案入手,表层安插了家暴困境与正当防卫疑云,深层刻画的是熟人社会的性别暴力和传统观念对个体的压迫异化。主人公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不幸,与作家林奕含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中的金句异曲同工——“任何关于性的暴力,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。”


《微暗之火》剧照,2024年

与剧情主轴的凶杀悬案有机勾连的,是相差11岁的少年周洛与少妇南雅的隐秘爱情线,围绕着服装店老板南雅生活作风的是非争议,又与意大利经典电影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的人物设定不谋而合,很容易勾起观众的迷影情节。

《新生》则聚焦时代感气息浓郁的情感诈骗主题,在警匪刑侦元素扎堆的国产悬疑剧中显得独树一帜。选秀歌手出道的井柏然,不仅在偷吃餐厅剩饭的重头戏中演技封神,而且纵观全剧,获得了新一代网友“古希腊掌管骗子赛道的神”的高度评价。

剧中以一敌多的主人公费可,看似是行走的谎言制造机,将他人当作杠杆不断撬动资源,实际上随着剧情推进,各怀鬼胎的受骗者也相继露出马脚,原来所谓的设局入套,不过是权衡利弊者的相互算计。


《新生》剧照,2024年

以现实主义取材的《新生》,一面通过勾勒不同人物之间的微妙联系巧设悬念,另一面在立意上兼顾社会议题与人性关照。潜藏在“罗生门骗局”与“空手套白狼”叙事之下的冷峻现实,是小镇青年上升通道的脆弱逼仄,是境况悬殊的资源分配,亦是形同宿命的阶层分化。

《边水往事》在单元剧范畴的破圈,可归结为题材新鲜,风格迥异,叙事扎实,既有古典的章回体结构,又有精密的世界观建设。三边坡虽来自创作者的虚构,却在风土人情与社会实践的铺排上一丝不苟,无论是游戏地图式的片头、动效感十足的单集片名,还是洗脑上头的片尾曲,都试图打造一种沉浸式的观感。

这种对于“边境生态”的悉心构建,如同剧中但拓的台词——“不是兑假酒复杂,是边水的流程复杂。”边水即是给山里的毒贩运送生活物资,又分“接水”和“走山”,前者是把物资运往仓库,后者是把物资送进毒穴。至于如何过关卡,如何打点军阀的边检,运送起止地以及来回里程,在剧中都有清晰展示。

与勃邦、磨邦、达班、小磨弄、大曲林等地域区界概念相配套的,是《边水往事》为营造异域质感研发的语言。导演算找到一位精通缅甸语、傣语、泰语、老挝语的语言学家,以傣语语法为基底,以多族词汇为参考,构建了剧中通用的“勃磨语”。这种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的文化建构,在国产剧中实属罕见[7]。


《边水往事》剧照,2024年

当然,《边水往事》不止提供了“视觉奇观”,也在内涵上诸多表意——如生存困境与致富贪欲的二元挣扎;如恶性循环的系统对良善个体的无情吞噬;如以丛林社会弱肉强食的特殊性,影射主流社会公平失却的普遍性,就像剧中猜叔对沈星讲的那句话:“你好像说这些事只会发生在三边坡,其他地方都没有的?”

而在该剧中,吴镇宇饰演的三边坡教父猜叔还常讲一句“事缓则圆”,这一富于哲理的口头禅,恰恰点明了精品内容的破局之道。

在长视频工业体系业已成熟,外部流量冲击日益加剧的当下,主动选择去做更具话题深度、更具作者意识、更具人文关怀的内容,本身就需要非凡的耐心与魄力,幸运的是,白夜模式已经趟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
回看“强叙事+风格化+好班底+现实议题”对国产悬疑剧瓶颈的阶段性突破,既是基于对上个周期行业规律的认真总结,也充分体现了平台自身创新求变的意识。

而在2025年,白夜剧场除了正在热播的由赵冬苓编剧、段奕宏主演的《沙尘暴》、还有紫金陈小说改编的女性向悬疑剧《长夜难明:双星》、聚焦网络电诈主题的《旷野之境》等多部待播作品,内容品质一以贯之,内容品类愈加丰富。

其中主打“西北悬疑美学”的《沙尘暴》是白夜剧场今年最先推出的一部力作,该剧首先刷新观众视觉神经的,是以半纪实风格呈现的“荒漠”风貌:这里白日少光照,夜晚多寒气,尘土沙砾充斥其间,看似一如既往地静默,实际蛰伏着沙尘暴漫天而来的风险。既有希望的无枝可依,又有厄运的变幻莫测。


白夜剧场正在热播的《沙尘暴》

故事从一起八年前的错案入手,来刻画基层干警在绝地的坚守。主人公陈江河年轻时一心想调去省城,刑警队长老葛拗不过,只得以“了结手上案子”为约给调令签字。就在主角去留的关键节点,一边是对疑点反复推敲的师父,另一边是想要尽快结案走人的徒弟,两人的貌合神离形成了极强的张力。

在一场沙尘暴造成的撞车意外中,师父不幸残疾,而陈江河出于愧疚,去往最贫瘠的小镇自我放逐。直到八年后错案重启,他才明白师父不是故意强留自己,更明白了师父当年的那句话——“你办的不是案子,你办的是人家的人生。”

《沙尘暴》的初衷在此不言自明,正是因为现实中有无数老葛们做出了逆流而上的选择,承担相应的代价,更多的人才得以顺流而下。好的悬疑剧也正须如此,不止满足于环环相扣的悬念,还不忘关照时代与人心。

04. 尾声

作为全球唯一票房累计过百亿美元的电影导演,斯皮尔伯格却讲过这样一句话:“失败无法避免,成功难以捉摸。”

这位站在好莱坞产业链顶端的大师并不是主张玄学,而是指出了爆款内容的不确定性与内容行业不可或缺的弹性——事后来看,文化产品的爆火与哑火似乎都有迹可循;但事前来说,平台很难预测一部用心制作的节目市场前景如何,不光国内的爱优腾做不到,国外的Netflix和HBO也做不到。

在HBO任职二十七年的剧作家Bill Mesce在《HBO的内容战略》里分享过一个重要观点:质量决定下限,运气决定上限。一部新剧想要取得成功,合适的人选、团结的幕后、坚实的执行、精密的排播占90%,被观众青睐的运气占10%。可如果缺少那10%,前面90%都做好也会不尽人意[8]。

正因为内容产业本身存在难以预估的风险与必要的沉没成本,所以各方更要具备足够包容的心态,市场无须苛责平台,平台也无须苛责创作者。平台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,尽可能地丰富选材,避免自我重复。

全文完,感谢您的阅读。